同心聚力惠民生 齐奏共富交响曲

丹阳日报 2024-01-10 09:18

同心聚力惠民生 齐奏共富交响曲

——政协委员聚焦热点问题建嘉言

本报记者 丽萍 猛科 须俊

如何推动民营经济“驭寒起飞”?如何激活城市的发展活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怎么干?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如何更好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供给?……

作为传民声述民意的桥梁,广大政协委员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围绕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以及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了一线走访调研,并作深入分析、科学研究,为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助推丹阳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兼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意见建议。

“劲”从新中来,助推经济“驭寒起飞”

民营经济兴,丹阳才能兴;民营经济强,丹阳才能强。近年来,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加快发展的主力军、增收富民的主渠道、改革开放的主动力。同时,受当前国际经贸形势影响,民营经济遇到了经济“寒流”,出现了“感冒”症状。2023年前三季度经济指标显示,规上民营企业的工业出口交货值持续多月呈负增长趋势。

“活力源于创新,创新驱动是经济增长方式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根本动力。”市政协常委、工业组组长、市工商联主席谢丰羽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制约丹阳制造业发展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瓶颈。在传统产业领域,我市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产品处于产业中低端,同质化竞争严重;在新兴产业领域,科技型企业列阵成势不够,还普遍面临着“要素供给吃紧”和“园区政策制约”等困境。

市政协工业组委员们建议,要抓外贸扩开放,引导民营企业优化贸易结构,扩大一般贸易占比,提升加工贸易水平,推动外贸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同时拓展多元化市场。要抓创新提能级,通过校企“强强联合”搭建成长成才平台,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科技孵化体系,引导重点企业打造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形成供应链协同、数据链联动、产业链协作的闭环。要抓要素强保障,通过司法拍卖、“腾笼换鸟”等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出清僵尸企业,推动“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转变,同时推进“拿地即开工”“开工促投产”工作机制,为企业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保驾护航。

培育消费聚集区,让城市更有“年轻态”

夜经济点亮了城市的夜空,繁荣了城市的经济。“夜经济能否繁荣向好,考验着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如何既‘放活’又‘管好’,既有‘尺度’又有‘温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市政协城建组副组长、市城管局副局长张珍花说,我市消费市场发展主要存在着供需结构性矛盾较突出,新兴市场培育仍需加强;农村消费活力增强,经营短板有待提升;贸易行业竞争压力大,电商转型方兴未艾等问题。

消费乃民生之本,如何提振消费信心,推动消费回暖,让城市重燃“烟火气”?市政协城建组委员们聚焦实体零售业发展、旅游配套完善、新业态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建议从加强统筹保障,加快消费市场创新;加快乡村振兴,挖潜农村消费潜能;加快传统商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新场景新业态等方面激发消费热情,让大家有信心消费、放心消费。其中,在营造消费环境上,要增加就业保障,提高居民收入;加快消费市场创新,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加强商业综合地标建设,积极培育新兴消费市场。在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文旅融合发展上,要挖掘和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空间、加快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加强农文旅特色融合发展。在发展电商市场消费上,要立足我市作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积极推动一批具有丹阳特色优势产品线上销售平台建设,通过拓展新的销售渠道和模式来寻找新的增长点。

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激活发展新动能

用地紧张、空间受限一直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在现有资源情况下,推动腾笼换鸟、资产盘活,是破解难题的关键举措。

“闲置低效土地表现出的‘危污乱散低’现状质态堪忧,已成为阻碍城市(集镇)有序更新、产业转型升级、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市政协界牌镇委员活动小组组长、界牌镇党委副书记陆丹瑾说,2022年以来,界牌创新要素资源整合,重点做好“村+组+民营企业”闲置低效土地整治提升工作。其中,界中第一工业集中区建成后,预计每年新增税收700余万元,新增村组租金和经营性收入300万元;界西十六组工业集中区建成后,预计组级租金由13.6万元增至80万元……

市政协界牌镇委员活动小组建议,建立闲置低效土地处置提质增效工作机制。在市级层面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依据现状条件,结合片区规划,将工作责任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统筹推进闲置低效土地再开发、闲置低效土地和闲置厂房提质增效工作;指导镇区因地制宜做好集镇有序更新专项规划。在市规委会领导下,成立全市集镇更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有序推进集镇更新行动,逐步实现规划确定的优势区域集聚目标。同时,严把项目用地准入关,持续加大对“危污乱散低”企业执法促整改力度,进一步完善“府院地”协同联动处置机制。

推进服务型制造,构建“智造名城”强支撑

当下,产业融合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和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制造业服务化,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我市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一直走在镇江前列,涌现出一批较成功的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企业,但丹阳制造业服务水平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市政协委员、致公党丹阳基层委员会三支部主委、市教师发展中心课程处主任许明说。

致公党丹阳基层委员会委员们建议,要完善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支撑。其中,传统产业重点要在“破”上下功夫,打破固有盈利思维定式,积极向“价值链”两端进军,例如眼镜产业要往品牌运营和产品设计方面发力;新兴产业重点要在“合”上下功夫,壮大产业集群,例如鱼跃可以借鉴小米公司建立“鱼跃之家”生态链。要聚焦发展需求,强化要素保障。一方面,以眼镜城、练湖片区开发建设为契机,加快打造高端城市板块,筑巢引凤,形成强有力的人才要素保障;另一方面,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让原料采购、加工生产、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等形成有用的信息流,建立有效的数据要素保障。

聚法治之力,助企安商优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法治联动,营商环境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看到,法治联动仍存在沟通不畅、协调不充分的问题,法治服务难以精准满足企业多样化、特殊化需求,推动企业破产重整还未能完全打破信息共享壁垒等。”市政协常委、农工党丹阳基层委员会副主委、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张忻说。

为增强法治联动聚合力,农工党丹阳基层委员会委员们建议在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和功能聚合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法治联动。要优化创新机制,提升营商环境的实际效能;要强化法治联动服务精准度,提升主动服务意识。改变以往“一套模式、一条路径推到底”的方式,协调好法治联动成员单位,充分考量实地走访、行业商会情况,综合分析企业经营状况、潜在风险、现实需求,以项目化、清单化方式开展专项课题调研,针对性提供“订单式服务”。同时,“线上”齐发力,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网站,既提供政策、案例指导,也搜集、研判需求,点对点为企业精准“点穴”。要发挥基层网格作用,充分挖掘“网格联动”的功能,以网格力量打造诚实为本的营商环境;要深化联动机制的内涵,建立常态化的信息共享机制;要强化法治联动宣传,由“滞后应对”向“实时解题”转变。

“常态化”为抓手,人居环境提质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修课”,更是关乎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必答题”。“过去一年里,我市强化措施、加压奋进,坚决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但在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农村布局分散,基础条件薄弱;规划引领不足,政策支撑不够;资金投入不够,整治水平不均;群众参与度不高,长效机制不完善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市政协委员、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江苏丹凤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尹超说。

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委员们建议,常态长效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要立足当下,在环境管护上常抓常新,更要放眼长远,在规划布局上科学谋划、系统施策,积极打好规划建设“总体战”、打好资源整合“协同战”、打好基础建设“攻坚战”、打好宣传发动“主动战”、打好长效管护“持久战”。

以医共体为抓手,健全乡村医卫体系

建立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任务。“近年来,我市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成立了‘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组建了以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为龙头的两个医共体。但我市在医共体机制体系建设、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与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市政协常委、医卫组组长、市卫健委副主任秦叶红说,主要表现为:管理权责不明,医共体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权责不够清晰,尚未真正形成责任和利益共同体;龙头带动不足,牵头医院的管理、医护专家不足,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同质化管理和业务帮扶“力不从心”;基层能力不强,双向转诊机制不够畅通,虽然两个医共体内已分别制定了双向转诊实施方案,明确了转诊路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转的多、下转的少,分级诊疗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

市政协医卫组委员们建议,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协调,进一步明晰政府与县域医共体的关系。在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上,推动医共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探索1~2个基层卫生机构与两个龙头医院开展紧密型合作,初步建立运行管理、业务技术、后勤保障一体化、同质化体系;医共体内统筹“床位、设备、号源、药品、耗材”五个方面的医疗资源,按照医共体双向转诊实施方案,完善上下转诊制度、流程,真正形成上下联动、紧密合作的良好局面。同时,在注重服务能力提升、实现信息平台互通、落实医保打包付费上发力攻坚。

优化养老机构,让养老变“享老”

面对我市老年人年龄结构特点,加快发展养老机构已刻不容缓。

“截至2023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25.11万人,占户籍人口(78.38万人)约32%,远高于全国19.8%和全省22.15%的平均水平。”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丹阳委员会委员、市经发局副局长杨钰琛说,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我市还存在着养老机构供给不平衡、资源要素保障不充分、监管措施实施不到位等问题亟待解决。

九三学社丹阳委员会委员们建议,完善规划布局,实现供需平衡,科学制订我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中,并结合各乡镇地理位置,科学布点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周边镇区提供较为全面的综合性养老服务;强化要素保障,激发发展活力,支持盘活利用学校、旧厂房等闲置资源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破解老旧城区养老用地紧缺的问题;健全评估机制,加强全面监管,建立健全社会评议和公示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对养老机构的人员、设施、服务、管理、信誉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养老机构的功能落实到位。同时,创新服务理念,推动产业融合,鼓励养老机构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探索联合养老新模式,通过整合养老机构、社区、家庭等资源,发挥不同养老机构的优势,共同组建养老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探索养老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组织老年人参加舞蹈、合唱、戏曲等文艺表演等,构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