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新闻】人大代表热议民生话题

丹阳日报 2021-01-15 10:23

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市人大代表热议民生话题

本报记者 须俊 陈静 云莹 猛科 实习生 束嘉雯

“牢记为民发展初心,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以真作为赢得群众满意,用实举措提升幸福指数。”“把‘用户思维、客户体验’理念融入政府治理和服务全链条,更多地从群众角度、基层层面想问题、办事情、抓落实,多把麻烦留给政府,多把方便送给群众,不断提高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感受度和体验度。”……这些都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这番表态也使得市人大代表对政府今年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记者昨日在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各代表团(组)听取审议时发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城市精细管理、老旧小区改造、保护历史文化等民生问题成了代表们发言的焦点。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看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坚定不移补短板,展现民生改善新作为’这一段内容,感觉政府是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市人大代表、如意慈善公益服务团总队长丁斌表示,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就是民生问题。

“我们如意慈善一直定位于政府慈善的补充力量,持续多年奋战在扶贫帮困的路上。”丁斌说,截至2020年底,如意慈善共募集到捐款666万余元,共帮扶困难户1159户,对925户临时因病、因残、因意外致困的家庭以及88位孤寡老人、46位困境儿童和100名残疾女性进行了多样化的帮扶。2021年,如意慈善将继续深入开展“万善丹阳”帮扶行动。丁斌表示,民生实事需要大量的资金,希望政府在开源节流方面能有一些新举措,同时加强重大项目招引,加强人才引进及培养,切实让丹阳经济稳步增长。

此外,因为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国内不少地方都出现了疫情防控加码升级情况,丁斌还建议政府能够发起倡议,让外来务工人员尽量留在丹阳过年,并由企业协调做好留丹人员的精神和物质保障工作,一方面能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另一方面也能解决企业节前节后用工难等问题,保障企业能顺利完成订单,为丹阳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市人大代表、丹北镇管山村党总支书记管德荣说,要实现乡村振兴,核心问题还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尤其是要注重提升自身造血功能。目前,对我市农村大多数行政村而言,基本上还是以农业种植为主,要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要因地制宜,依靠自身优势在发展特色农副产品上挖掘增收潜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服务。“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服务不是帮销多少产品,而是要在培育和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上助力。”管德荣告诉记者,管山村地处丘陵山区,近几年来,他们致力林茶果产业发展,管山茶叶合作社的“管山云峰”牌云峰扁茶虽然在镇江和省里举办的茶叶评比中获得过一等奖和特等奖,但管山村特色产业之一的茶叶在外知名度并不高。这一现象其实也折射出我市农业产业的短板。从我市相邻的周边地区来看,溧阳白茶、金坛雀舌、茅山老鹅、句容草莓……这一个个叫响市场的特色农业品牌,之所以家喻户晓,获得消费者认可,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鼎力打造密不可分。针对我市特色农副产品,管德荣建议进一步做好“政府搭台、农民唱戏”的文章,不仅要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更要帮助提升品牌形象,提高特色农副产品知名度,通过提品质、促融合,强带动、打品牌,将更多的丹阳特色农产品推向省内外广阔市场,促进村级收入增长,引领农民增收。

随着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老年人养病难、病难养的社会痛点也引起了代表们的关注。如何充分利用医疗和养老资源,帮助老年人度过幸福的晚年?市人大代表、丹凤集团董事长尹根法说,医养结合,是解决当前养老困难的一种有效办法,也是建设健康丹阳,不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的一项服务内容。由该集团投资的丹凤温馨园正致力打造医养结合型养老院模式,除了养老护理等服务项目外,已获批建设一个肾病血透中心,这将为入住老人提供一个舒心又安心的环境。到目前,该园入住老人已达300多人。

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加快片区改造、完善老小区基础设施、规范小区物业管理……不少来自社区一线的代表围绕城市小区的有机更新畅所欲言。

“我们丹阳越来越美丽了,入围全国最具幸福感候选城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通过全国卫生城市复审。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到的这些成绩令人鼓舞、振奋,身为丹阳人也感到自豪,但我们城市一些被忽视的角落也期待被看到、被重视。”市人大代表,云阳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史正华长期扎根基层一线,她注意到城北分洪道改造后,南门内片区一部分土地空置多年,导致杂草丛生、砖石裸露,且蛇鼠虫蚁出没,不仅影响市容环境,百姓的安全感也大打折扣。“这一片房屋老房多、旧房多、危房多,居民生活条件差,有的老人还使用煤球、木炭和木料作为燃料。”史正华认为,这一片区的现状和丹阳的城市定位是不相称的,建议市政府把该片区的规划、更新列入议事日程,早日改善该区域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云阳街道老旧小区众多,其中的居民也以老年人为主。然而,大多数老旧小区没有电梯,对许多居住楼层较高的老年居民,“爬楼”成为了生活难题。市人大代表、云阳街道华南新村社区党委书记李淑君说,华南新村小区有11幢8层以上的楼幢,都没有安装电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老旧小区多层楼房住户特别是老年人上下楼日渐不便,给老旧房加装电梯成为老旧小区住户的强烈愿望和迫切需要。”李淑君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能重视这一问题,及时加装电梯,方便老旧小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出行。

“强化城市精细管理,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表述,让市人大代表、云阳街道东城金街社区党支部书记赵伟花充满期待。“当前,我市老旧小区存在落水管老化、外墙水泥瓷砖脱落等现象,而且很多老旧小区都没有公共维修基金。希望政府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时,将上述问题纳入改造计划。”赵伟花还建议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注重老小区与新小区协调发展。“通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供有效服务供给,确保新老小区和谐协调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少乡镇建设了现代化小区。市人大代表、江苏合发集团董事长荆夕坤在调研时发现,乡镇大部分小区刚建成时环境优雅、风景优美,由开发商委托物业管理,费用由开发商承担,吸引了众多的安置户和居民入住。随着开发商房屋销售结束撤离,个别住户缺少缴纳物业费购买物业服务这一理念,导致物业费收缴难度逐步增大,物业公司因亏损无以为继而撤离,加上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成立业主委员会,小区处于失管状态。

“因为长期无人监管,部分小区私搭乱建、脏乱差现象突出,公共空间被住户私自搭建车棚,房前屋后公共绿地被居民改造成了‘小菜园’‘自留地’,生活垃圾长期无人清理,楼道路灯不亮,外墙渗水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严重影响小区和集镇环境,经常发生住户投诉举报现象。”荆夕坤建议研究制定出台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住宅物业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相关部门的权责,建立健全部门协作联动机制,规范乡镇小区物业管理,维护业主和物业服务业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有序的居住环境。

保护与发展并举,常温历史记住乡愁

踏上“十四五”新征程,我市将继续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充分展现内涵品质之美、田园风光之美、生态绿色之美。

“我认为在城镇化建设中,要注重保护好古村落,传承传统文化,像皇塘镇的滕村村,有着众多历史遗存,应该加以保护。”来自皇塘镇的人大代表姜小红介绍,该镇滕村村是拥有近千年历史的传统古村落,涌现出众多科举骄子、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乃至近现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等。

姜小红认为,在我市众多古村落中,滕村村底蕴深厚、遗存丰富,完全可以打造为我市传统村落建设和历史文化名村建设的新样本。滕村村现在仍以吕渎河旧航道为中心,至今保存“一轴两带多点发展”的古村落格局。古河道仍保留有石码头、石驳岸等历史遗迹;村中石板古街仍然有迹可循,有一口古井仍可使用;古建筑较多,老的建筑构件随处可见。“可以说,滕村村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农村风貌,有小桥流水,有河道贯通,两岸房屋鳞次栉比,这在我市众多古村中是不多见的。”姜小红说,近年来,滕村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当地也在古村落建设上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以及资金限制,现有的遗迹遗存风化流失严重。她和多位市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府和住建、文化等部门联合规划,依托现有基础,恢复尚书亭、登云桥等古建筑,助力滕村村申报历史文化名村,为我市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再添新成果。

保护好历史文化,延续一个地方的历史文脉,既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当地群众渴望记住历史、记住乡愁的真实心声。延陵镇代表团多位代表在讨论中提及了他们记忆中的蛟塘湖。

蛟塘湖坐落在延陵镇西北角延陵村境内,其存在历史久远。相传该湖泊内藏有两条蛟龙,为造福当地百姓,湖底终不干涸,故此得名,称为蛟塘湖。

“蛟塘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延陵镇西北部。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南迁的数万只飞禽栖息于该湖泊湿地觅食、嬉逐、啼鸣,场面壮观。”市人大代表、延陵镇人大主席花芬雷说,曾经的蛟塘湖碧波荡漾,是延陵镇独有的一块净水净土和宝贵的生态湿地资源。

然而,1990年蛟塘湖周边滩地圈圩发展精养水产业,原1200多亩的湖面,现已减为300多亩,湖泊的生存空间岌岌可危。圈圩过度导致湖面积减少,影响湖泊防洪供水功能。遇到洪水,湖泊周围部分低洼处易发生洪水漫溢现象,周边农田的灌溉水源也不能保证,湖泊的水环境功能、湿地功能受到较大影响。如今,蛟塘湖淤积严重,且涉湖建筑隐患较多,灌溉泵站急需除险加固。“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尽快加强对蛟塘湖的规划保护,使之重现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图景。”花芬雷建议。

优化美化人居环境,营造舒心安心氛围

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离不开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稳定是发展和民生的前提。作为基层民警,我们的职责是提升治理效能,守护一方百姓平安。”市人大代表、延陵派出所所长张叶宏表示,丹阳“十四五”的发展蓝图令人向往,要合力做好社会治理的文章,为丹阳发展保驾护航。“延陵有城市社区、有城郊结合部,也有传统的农村地区。要根据地域和形态的不同,通盘考虑、分类施策,切实服务好地方群众,让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张叶宏说。

维护城市安定有序,既要创新社会治理,确保长治久安;更要“精雕细琢”,完善细节,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市人大代表、陵口镇人大主席张树根认为,公共厕所的文明程度就是体现群众对城市满意度的一个窗口。

随着我市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商贸活动的不断繁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对公厕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但城区厕所分布还存在空白,个别公厕依然存在脏、乱、差现象,肢障人士等如厕存在不便。针对这一情况,张树根建议合理规划市区公厕的布局,适当增加公厕的数量,在城区形成“10分钟如厕圈”。同时,对已有的公厕做好指示牌,让路人根据指引能顺利找到公厕。“建议增加女厕位的比例,以此减少女性等待如厕的时间。还应增设‘第三卫生间’,增配儿童小便池、给婴儿换尿布的折叠板、安置幼儿的临时座椅等,满足如厕市民的多元化需求,彰显丹阳的文明程度。”

市人大代表、陵口镇肇巷村党总支书记张伟民把关注点放在了交通要道绿化带管理上。“绿化带具有美化道路、消除司机视觉疲劳的作用。同时,绿化带还能净化环境,减弱噪声,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张伟民说,目前我市部分交通要道的绿化带管理亟待规范,如城际铁路陵口段绿化带绝大部分被村民烧毁,种植农作物;357省道通车后,村民在绿化带规划范围内种植蔬菜、油菜,影响市容。他建议有关部门切实把交通要道绿化带管理起来,建立清晰的管理制度,明确有力的管理主体,适当将实际管理权责下放,如按照属地管理直接纳入行政村管辖范围,保证绿化带得到管护,美化道路环境。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市人大代表、中山路社区党委书记钱彩霞对小区的环境尤为关注。“这几年,居民小区周边的餐饮店越开越多,给居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人居环境带来不小影响。”钱彩霞说,有些餐饮店厨房油烟排放不达标、缺乏餐厨垃圾管理,下水道堵塞、污染物反溢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也有损城市整体形象。她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措施,强化监督,加强餐饮店油污排放管理,营造干净卫生的城市环境。

近年来,共享自行车、共享电动车等投入运营,大大便利了市民出行,却给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与压力。“走在路上,不时能看到乱停乱放、占道堆放的共享单车,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来自市税务局云阳分局的市人大代表张冬娟表示,她曾看到一些已处于废弃状态的共享单车被遗弃在绿化带及小区角落,很是碍眼。“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对共享单车的管理,也希望使用单车的市民养成文明用车、停车的习惯,大家共同守护城市文明成果。”


举报